解热镇痛类药物是大家在旅行时的药物,用于缓解因疲劳、感冒等引起的发热、关节疼痛等症状。关于解热镇痛类药物大家都了解多少呢?是否了解药物的适用症状,和不良反应?
解热镇痛类药物在医学上被统称为"非甾体抗炎药",常见的种类有:
-水杨酸类,代表药物有阿司匹林。阿司匹林在西方被称为"百年神药",具有良好的镇痛、解热和消炎作用;
-苯胺类,代表药物有对乙酰氨基酚(扑热息痛)。对乙酰氨基酚的解热效果类似于阿司匹林,但是镇痛效果较弱,无明显消炎作用;
-丙酸类,代表药物有布洛芬。布洛芬常用于缓解各种原因引起的关节疼痛;
-其他还有芳基乙酸类、昔康类等解热镇痛药。
虽然解热镇痛药使用起来十分方便,见效也较为迅速,但是使用时需要注意以下原则:
-不过量使用。大部分解热镇痛药都有一定的肝肾毒性,布洛芬等药还容易引起胃肠不适。过量使用有可能会引起中毒,造成严重的肝肾损害。过量的情况主要分为两种:首先,这类药物大多是非处方药,有患者会根据自身"经验"加大剂量;其次,联合使用其他该类成分的药物导致过量。据统计,含对乙酰氨基酚的复方感冒药就超过30种,因此在联合使用时一定要多加注意。
在使用解热镇痛药的同时,还需要"治本"。解热镇痛药主要是起缓解症状的作用,即"治标",针对发热和疼痛的原因,还需要有效的治疗。如果发热疼痛的持续时间较长或者反复发作,需要及时就医以确定原因。
解热镇痛药种类繁多,每种药物作用效果都有所区别,每个药不良反应、用药禁忌、使用量也有所不用。使用过程中最好要了解清楚它的八大原则。
1、按特点选药: 解热镇痛药普遍具有抗炎、镇痛、解热的功效,但每个品牌可能有所偏重。如阿司匹林、对乙酰氨基酚的退热作用特强,甚至作为退热药应用;吲哚美辛则镇痛作用强,对炎症性疼痛作用显著。
2、药效与剂量:某些解热镇痛药用小、中剂量即有退热、止痛作用。但作为抗炎药应用时,常需大剂量,如阿司匹林的成人抗炎剂量为每天4~6g,布洛芬的抗炎剂量大于每天1.8g;由于在此剂量下常表现出明显的不良反应,因而最好使用对于抗炎剂量与止痛剂量接近的新药为宜。
3、时间与药效: 解热镇痛药的解热、止痛作用在用药后较短时间即可生效,而其抗炎作用则需2周左右才能建立,因此需要相当的用药时间才能确定其抗炎疗效。因此患者不要仅从2~3天的效果来判断一种解热镇痛药是否有效。
4、不重复用药:一般不主张同时使用2种或2种以上的解热镇痛药,因为它们竞争性与血浆白蛋白结合,游离出的药物代谢排出,因此相互影响血药浓度,疗效不能加强,而不良反应却增加。
5、换药需适时:通常选用一种解热镇痛药,如在足量使用2~3周后无效时,则应更换另一种,待有效后再逐渐减量。
6、忌"随意"用药:尽量避免不必要的大剂量、长期应用解热镇痛药。需要长期用药时,应在医师指导下使用。在使用OTC品种时,应该仔细阅读药品说明书,严格按照药品说明书的使用剂量和疗程用药。
7、做到"三坚持":坚持吃一半饭时服药(饭间服药);坚持用药期间不饮酒;坚持阶梯式增加用药量直至达到最好疗效和阶梯式渐次减少用量。
8、用药有禁忌:下列情况应禁服或慎服解热镇痛药-——活动性消化性溃疡;对阿司匹林或其他解热镇痛药过敏者;肝功能不全者;肾功能不全者;严重高血压和充血性心力衰竭病人;血细胞减少者;妊娠和哺乳期妇女。
免责声明