【别名】鲜竹茹、姜竹茹、竹皮、淡竹皮茹、青竹茹、淡竹茹、麻巴、竹二青、竹子青。
【汉语拼音】zhu ru
【药材性状】本品为卷曲成团的不规则丝条或呈长条形薄片状。宽窄厚薄不等,浅绿色或黄绿色。体轻松,质柔韧,有弹性。气微,味淡。
【性味归经】性微寒,味甘。归脾;胃;胆经。
【功能主治】清热化痰,除烦止呕,安胎凉血。主要用于治疗肺热咳嗽、烦热呕吐、惊悸失眠、胃热呕呃、妊娠恶阻、胎动不安、吐血、衄血、尿血、崩漏等证。
【用法用量】内服:煎汤,5~10g;或入丸、散。外用:适量,熬膏贴。
【禁忌】寒痰咳喘、胃寒呕逆及脾虚泄泻者禁服。
【药材基源】为禾本科植物淡竹、青竿竹、大头典竹等的茎秆去外皮刮出的中间层。
【采收和储藏】冬季砍伐当年生长的新竹,除去枝叶,锯成段,刮去外层青皮,然后将中间层刮成丝状,摊放晾干。
【资源分布】淡竹分布于山东、河南、及长江流域以南各地;青竿竹分布于广东、广西;大头典竹分布于广东、海南及广西。
【各家论述】
1.《纲目》:治伤寒劳复,小儿热癎,妇人胎动。
2.《本草正》:治肺痿唾痰,尿血,妇人血热崩淋,胎动,及小儿风热癫痫,痰气喘咳,小水热涩。
3.《本草述》:除胃烦不眠,疗妊娠烦躁。
4.《本草再新》:泻火除烦,润肺开郁,化痰凉血,止吐血,化瘀血,消痈痿肿毒。
5.《药品化义》:竹茹,轻可去实,凉能去热,苦能降下,专清热痰,为宁神开郁佳品。主治胃热噎膈,胃虚干呕,热呃咳逆,痰热恶心,酒伤呕吐,痰涎酸水,惊悸怔忡,心烦躁乱,睡卧不宁,此皆胆胃热痰之症,悉能奏效。
【选方】
1.涤痰汤(《济生方》),涤痰开窍,主治中风痰迷心窍,舌强不能言。
2.温胆汤(《三因极一病症方论》),理气化痰,清胆和胃,主治胆胃不和,痰热内扰,虚烦不眠,或呕吐呃逆,以及惊悸不宁,癫痫等症。
3.黄连温胆汤(《六因条辨》),清热除烦,理气化痰,主治痰热内扰,失眠,眩晕,心烦,口苦,舌苔黄腻。
4.羚羊钩藤汤(《通俗伤寒论》),凉肝熄风,增液舒筋,主治肝经热盛,热极动风,高热不退,烦闷躁扰,手足抽搐,发为痉厥,甚则神昏,舌绛而干,或舌焦起刺,脉弦而数。
5.竹皮大丸(《金匮要略》),治妇人乳中虚,烦乱呕逆,安中益气。
6.淡竹茹汤(《千金方》),治产后虚烦,头痛短气欲绝,心中闷乱不解。
免责声明